项目案例

PROJECT CASES
国家文化工程
数字化生产线
数字出版
平台建设
数字文化产品
数字文化内容
文化活动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典型案例(一)

信息来源:大数据中心  添加时间:2021/09/06  浏览次数:3974次

2020年9月,集团与中国交响乐团合作建设的中国交响乐团数字化艺术档案一期项目,共计完成数字化纸质版乐谱22套、书版乐谱20本,其中纸质版乐谱纸质乐谱22套、5215页,歌曲902首;书版乐谱20本、4388页,歌曲562首。

香港内部精准资料+官方

彩色A3零边距文档扫描仪

该项目采购专业扫描设备--Avision A3 Bookedges Scanner AW6161(彩色A3零边距文档扫描仪),可实现档案零边距放置全幅无需拆损完美扫描,扫描区域最大297*432mm;光学分辨率达到600dpi;采用黑白、灰阶、彩色三种扫描模式;高速扫描可达1.8秒完成A3彩色200dpi扫描;支持bmp、jpg、多页pdf、多页tiff文件格式输出。制定了《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数字化项目组管理办法(暂行)》。因时间、保存条件、材质等因素影响,部分乐谱页面呈现污点、黑边、模糊等的损坏情况。为确保乐谱不受到二次伤害,数字化过程中配备了专业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衣、消毒湿巾、文件保护套、档案盒等防护、归档用品,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避乐谱人为损坏、存档不安全的风险。参考相关编目规定办法、乐谱编目资料,结合中国交响乐团实际业务需求,制定此次项目编目规则:H1-001-NA-j-4-200911(H1:归档盒号--001:盒中排列顺序--NA-j:歌曲名称字母缩写--4:乐谱总页数--200911:录入日期)。在扫描完成后将每首乐曲用文件保护套按照“一曲一套”装订收档,每套乐谱按照编目顺序依次排序放入档案盒中归档。为了确保艺术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采用双备份方式,除本地存储外,还需每日将扫描电子件备份到指定的移动存储介质中。因艺术档案的保密性,所以未采用异地存储方式。

香港内部精准资料+官方

目前,项目一期内容已经全部制作完毕并交中国交响乐团审核通过。纵观中国交响乐团数字化艺术档案一期内容的建设过程,首先,对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进行抢救整理,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得到永久性保存,毫无疑问对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字乐谱代替传统乐谱是未来乐谱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交响乐团开展的数字化档案建设和纸质乐谱数字化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种对文化资源进行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将让这些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将其所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好,实现了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中国交响乐团建设数字化艺术档案,数字化纸质乐谱,在中国交响乐领域开创先河,在全国交响乐院团中起到引领表率作用。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音乐领域陆续开始应用新设备,以iPad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为越来越多作曲和演奏者使用,数字乐谱不仅有利于纸质乐谱的保存保护,更将一种全新的分享机制带给作曲家和演奏者,以前查阅资料可能需要非常繁琐的程序和查看制度,现在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将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乐谱手稿直接进行展示。过去纸制乐谱的携带要占据非常大的空间,如今乐谱只要存入一个移动设备就解决了,不用担心谱子丢失,也不用担心纸质曲谱长时间使用后可能造成破损。中国交响乐团的率先垂范,必将带领利用新技术开展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工作的浪潮。

最后,恰逢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文化和旅游部目前颁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项目是院团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进行的一次重要尝试。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目的是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畅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融通文化和科技、贯通文化门类和业态,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为达成这一战略构想首先就是要在生产端做好优秀文化内容的数字化采集、标注、关联、解析、重构、呈现。项目的执行积累了一批优秀文化内容,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将把优秀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当中,共建共享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文化数据资源融通融合,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集成运用新技术,创造更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新时代优秀文化建设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