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添加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1129次
2月16日—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非遗论坛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而备受瞩目。原文化部部长、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原部长雒树刚,文化学者、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谚省级传承人王建领以及抖音集团嘉宾以“守正创新,弘扬非遗时代价值”为主题,从不同角度就非遗保护与传承做主旨演讲,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王蒙以《文化遗产与文化传统》为题,结合民间文学、曲艺、民间艺术演出和娱乐节目等非遗表现形式,阐述了文化传统与非遗、非遗的价值以及做好非遗工作、增益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的软实力等内容。他提到,非遗具有传承性、时代性,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团结,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是软实力的重要源泉,是无形的、难以描述的文化遗产。他用《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些根植于百姓生活的民间文学举例,其中提倡的勇往直前、积德行善、对自然的敬畏、一切人类美好的品德,正是今天我们提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精神内核所在。
“非遗活态传承靠人来传承,要注重培养人才,不断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最重要的是培育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表示,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与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非遗已从小众变为大众,成为各地纷纷打造的品牌、标识和特色,形成了全社会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局面,非遗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国家级非遗项目陕北民谚陕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建领围绕“从非遗看中华文明构建”主题,介绍了陕北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他说:“文化不是高大上,而是生活细节和生活态度。每一项绚丽多彩的陕北非遗背后都是有声有色的中国故事,其精湛技艺背后的艺术创新、价值理念、文明承载、精神定力,更是非遗传承之本。”通过王建领绘声绘色地描述秧歌、剪纸、道情……这一个个陕北特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非遗不只是技艺,不只是文化,更是价值承载,是精神定力,是有声有色的中国故事。
抖音集团嘉宾围绕当前媒体传播环境为非遗带来的良好传承和发展机遇,分享了抖音帮助非遗传承人提高经营收入、改善生活,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新媒体、电商等传播渠道,更多年轻用户认识了非遗,年轻的非遗内容创作者也由此获得更好回报,通过电商搭建的桥梁,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找到了新商机。
主旨演讲结束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还就该馆有关情况作了介绍。
“守”文化传统之“正”,“创”精神文明之“新”。古老的技艺应当保留,时代的印记也需要融入。所谓守正创新,便是在基因不变、机理不变的基础上满足并引领当代人的生活理念和需求。以此为依托,我们期待非遗创新发展,也期待更多非遗传承人通过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以数字时代特有的方式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现,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