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添加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1537次
1 政策消息
1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创意设计、演出产业、音乐产业、美术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其他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8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提出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和金融支持、统筹规划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等4方面政策举措,加强政策集成,营造有利环境,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投资兴业,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2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4月20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确立的工作目标为: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3 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要求,加大行业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建设10所行业高水平示范院校和50个行业特色专业(群),建设20个行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培育30家产教深度融合型文化企事业示范单位,重点支持3—5个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建设5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示范基地和50个地方戏曲(濒危剧种)抢救性保护专业点,推广一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和基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培养,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根据戏曲、曲艺、舞蹈、杂技、非遗等相关专业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等特殊培养规律,鼓励各地探索出台解决招生特殊需求、提高生源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招生考试办法,规范编制文化艺术类中职学校跨省招生计划。办好艺术类院校附设中职学校,支持有条件的艺术类高职学校探索“3+2”五年一贯制等办学模式。支持文化艺术高职院校与招收艺术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艺术高职院校开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
4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开展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领域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领域各单位充分认识规范使用汉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坚持属地管理,落实主管主办制度和“谁出版谁负责”“谁制播谁负责”的原则,对出版物、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汉字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和清理,切实提升内容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作为宣传和规范使用汉字主阵地的重要作用。
通知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汉字字体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字体更加多元,在较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用字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字体使用场合不当、质量水平较低等问题,尤其是一些“丑书”“怪书”类信息化字体产品,对字体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背离汉字的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通知明确,本次清查范围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及相关新媒体等的报头(名)、刊名、封皮(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等)、主页面、内文(包括正文、内容提要、目录以及版权记录项目等辅文)、包装装饰物、广告宣传品等用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剧目、纪录片、动画片、广告及宣传品的片名、片头的制作单位名、字幕、演职员表等用字。
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要压实管理责任,健全长效机制,引导有关单位严格对出版物、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用字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对汉字使用不正确、不规范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对违背汉字书写规律和审美品位,粗制滥造、拙劣夸张、观感不佳的字体及时进行清理替换。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字库生产企业开展自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和标准的字体产品进行清理,对字形不规范、不美观的产品及时调整,引导其创作更多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规范、美观的字库字体产品。通知特别提出,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将汉字使用情况纳入出版物质量检查指标体系,纳入日常审读和管理范围。
5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4月1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3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培育10家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0家以上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的“专精特新”骨干性企业,建成50个左右智慧景区,培育100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数字文旅产业项目。
《实施方案》明确,支持以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龙头或骨干文旅企业为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提供支持,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迭代,完成“云游江西”、江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监管平台系统的增补提升,开展智慧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创馆、数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数字文化馆(公共文化云)建设。
6 《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指出,要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一是要完善调查记录体系;二是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三是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四是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五是完善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支持新建、改建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中心;六是开展理论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力量。
《实施意见》强调,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要加强分类保护,根据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工艺、民族民俗等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制定实施差异化的保护措施。要促进合理利用,在有效保护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融合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要加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脱贫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广西红色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弘扬、中外文化交流、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劲力量。
2 行业新闻
1 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4月28日,由江苏文化产权交易所、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贵州文化产权交易所、甘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西安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联合发起的“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成立暨签约仪式在线举行。标志全国首个由文交所联合发起的数字文化产业联盟诞生,并发布数字文化产业联盟公约。以期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起到市场发展和政策规范引导的桥梁作用。据悉,此次成立的数字文化产业联盟以各省市文交所为抓手,规范行业发展,通过共建联盟,技术互通,实现各省市地区的优质文化项目和文化数字资产的跨区域流通,提供数字文化产业展示、汇集、规范平台。
2 “非遗+文创”融合发展的江苏实践
位于扬州市古城河边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以非遗为核心,集展示展演、休闲体验、交流交易、创意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这个近3000平方米的非遗文化旅游综合体,集中展示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中国剪纸(扬州剪纸)以及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等20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每个项目以不小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室形式免费邀请传承人进驻传承展示、交流互动,拓展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新路径,已经成为扬州的网红新地标。
在调研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40个4A级以上景区的基础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新概念。该文件全面、系统、详实地诠释“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的模式,旨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3 宁波:多个数字文旅应用场景5月起陆续上线
4月28日上午,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会议传递出重磅宁波文旅数改信息。根据推进时间表,从今年5月开始,多个数字文旅应用场景将陆续上线,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为直观的文旅数字化体验。重点聚焦“数字文化”系统下文艺惠民、文创发展、文脉传承、文明创建和融媒传播“五条跑道”。全市文旅数字化改革根据“1+4+N”总体框架实施推动,“1”是指宁波文旅数据仓建设;“4”是指文旅数据协同建设、天一阁数字孪生、文物安全、浙里好玩宁波站暨文旅数据仓协同建设试点等应用场景建设;“N”是指各地、各单位谋划开发的应用场景。接下来,宁波文旅人将聚焦“数字文化”系统中“文艺惠民”“文创发展”“文脉传承”三条跑道,以重大应用牵引重大改革,强化多维集成和协同,加快形成文旅数字化改革话语、制度和理论体系。在文化和旅游数据仓基础上,建设“文旅大脑”,以数字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4 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第一次理事会召开
4月28日,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第一次理事会通过线上方式召开。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安徽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支持行业商协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审议了联盟规章制度、对外联络处设置及分工,并就本年度重点工作、近期重要活动等进行了充分探讨。
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理事长吴枫表示,联盟是连接政企沟通的桥梁,为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成员单位提供了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联盟要进一步聚焦自身建设、聚焦服务主体,充分发挥好“连接器”作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团结协作、共享行业资讯、开展系列沙龙培训等活动服务企业,助力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5 舟山市普陀区打造“数字渔民画”特色应用,探索非遗产品知识产权发展新路径
今年以来,舟山市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依托“浙里好玩”平台,推出全省首个渔民画数字化版权交易平台——浙里好玩普陀品牌馆普陀数字渔民画特色应用,该应用于4月29日正式上线试运行。通过数字化助力普陀渔民画版权保护和交易,力求实现渔民画版权在线交易的制度重塑、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形成游客用户、机构企业、主管部门的一站式数据积淀,达到信息共享、聚焦发展的目的,从而扩大普陀渔民画的影响力,促进普陀渔民画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平台已入驻32位渔民画原创作者,上传241幅渔民画原创作品,其中已申请版权作品23个,拍摄上传了12个渔民画创作教学视频,打造了23个渔民画衍生文创产品。